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礼部尚书褚公神道碑720年1月 唐 · 苏颋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五十八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轩辕至孔某。师止十一。
名之圣者。今天下尊皇帝。
学踰三五。教之神者。
既学且师。考今犹昔。
蹈道从事。伊褚公焉。
公讳无量。字宏度
其先邑河南之阳翟。十一代祖盛。
后汉海盐长。子孙因居。
遂为吴郡海盐人也。五代祖阳。
齐民部尚书驸马都尉。嗣钱唐侯
高祖辽民。梁鄱阳王常侍
曾祖仁宏。始兴王法曹参军暨阳
豫章郡
父义宗。皇赠使持节和州刺史
微子封宋。以迄于恭。
恭裔食褚。因而得姓。
乃侯乃戚。或史或儒。
粤不可量已。岂岳镇天峻
是先人之郡国。将湖清世平。
当天子之门馆。灵其效矣。
公实休哉。上哲钟懿。
元和育粹。忠乎孝乎。
尽至于至。宽得众。
易有亲。晦而明。
微而阐。其立行也。
丝白不染。不成黼黻。
砥磺不砺。不就纯钧。
寝思益。居待问。
功可倍。谕可博。
其立言也。始吴兴沈子山吴郡福授以经。
吴郡嘉会授之史。演至赜。
平牴牾。研至精。
起废疾。贯心则中。
达革其馀。师乃厌服。
尔为宗匠。逮摄齐胶序。
扬袂河洛。罔不企独立以先赴。
聆远音而响从。犹彫材之有楩楠。
綷翼之有鹓凤。下制嘉辟。
用超伦等。即拜成均直讲
右鹰扬仓曹参军直讲如故。
稍迁成均助教。累至国子博士朝散大夫国子司业崇文馆学士
常二仲齐祀。会一时髦彦。
主宾难。折偫疑。
应不敢夸官阀。单不能曜旗鼓。
太夫人在东也。庭闱是思。
钟釜不违。遂罢而就养。
我圣皇居震也。司过惟史。
听聪则书。复徵以侍读
及回金辂。问辟雍
摇柄前席。有丞有祝。
声偫奔以坻颓。辩连属而河泻。
是日中赐章绶。并时服杂缯。
就拜银青光禄大夫。以昭其业。
上正位。迁剡王傅国子祭酒
左散骑常侍。特封舒国公
实食二百。公虽传天人司国子。
然而载启载沃。百氏之言满中禁。
日尊日事。五更之礼存上庠
珥貂宠而刑马誓也。寻与中令范阳张说侍郎武功苏颋黄门郎赵郡李乂等开讲序于掖垣
悉上其昌言嘉谟。可体要经远者。
京都之政。起自轩墀。
齐鲁之风。成于宇县。
公以遭盛明而华皓不息。乃作帝师
怀喜惧而斑斓未旋。孰为人子。
洒零献恳。于再于三。
重论思而久驻。修切至而方遣。
临轩赠诗。盈篚将意。
华晨省而伟昼游焉。居无何。
太夫人即世。公礼不当毁。
号而殆灭。遂于茔兆之侧。
伏苫块。时松楸。
鹿常犯之。公祝乃止。
应物也。通神也。
有如是乎。丧既除。
驿徵至。仍旧左常侍侍读
登朝则老臣布武。自屏不趋。
侍讲宦者平肩。必舆而进。
皆别旨之非常也。上复以旧章散落。
偫籍湮坠。张购令据逸文。
补其缺。删其谬。
敕公于都乾元殿京丽正殿总而成之。上帝之璧。
先王之府。委坟素。
流笔墨。可涤元览而照清光耶。
日者皇太子志于学。齿于冑。
演经则太师凭几。纳诲则元良降席。
谕夫错中刑外。一物三善者礼如前。
开元庚申岁正月哉生魄。景命不造。
遘疾薨于长安崇仁里之赐第。春秋七十有五。
上辍朝不视。旅次而哭。
中使潺湲以恤故。盼近臣歔欷以追往。
乃赠礼部尚书。赙物四百段。
米粟四百石。小宗伯陈祭仪。
京尹护丧事。归则本州刺史帅属厚加焉。
佥谓公进以秉德。动而率礼。
石渠延首。金华造膝。
时属升贤良。杜谗佞。
虽明虑天断。匪独开陈。
亦谠辞日闻。宁虚听受。
若藏罟者谂无艺。出裘者思有惠。
使轻革也之。傲婴也之讥。
又安能是。果良图中比。
则隐之微。章之末。
所撰储君翼善二十篇。帝王要览二十二卷。
帝王纪录二卷。心镜三十篇。
删正论语孝经疏各一部。每条上则留中。
锡之孔殷。盈不可数。
大抵以义约。以文见。
俾兴亡有兆。消长无倾。
规乎讽乎。类乎指乎。
行之则是。闻足自戒。
不然。何以皇赉之。
圣叶之。至于斯也。
化益淳。儒益信。
则郊庙有典。宾军有容。
发挥牲王。斟酌牺象。
必咨焉度焉。此又众之难。
公之易。薨后偫学士于书殿中得讲史记至言十二卷。
即日闻之。上悼甚。
重赐其家绢五百疋。试为我著常奏新篇。
从取其书。竟赍遗草。
悲夫。粤某年仲冬甲子
归祔于钱塘临平山之旧城。容轩止涂。
丧服会葬者数百。顾而叹曰。
公何学也。何师也。
则我副君惟君。是登皇极。
天子之子。是作孟侯
皆受于公矣。董则五朝典学。
无同道之用。桓则三世各师。
有殊特之美。曾不可援以事举诸凡。
卓哉。使后之人泛微波攀绝迹者我公也。
太常易名曰文。宜也。
长子河南渑池主簿庭询。次左拾遗庭诲。
京兆渭南县庭宾。三子之戚。
二连所善。居家嗣徽。
继世承烈。则仲弓之有元及季。
伯起之传秉及赐。故远迩嘉之。
吴江漫兮将海合。吴重兮与天沓。
公是属兮公是安。仁则返兮俭乃完。
异树行兮生也志。他石篆兮子也刊。
噫不慭欤。寄之铭曰。
昭昭府君。生代叶期。
儒有斯文。帝王者师
探幽典坟。赞道雍熙。
其德弥芬。其谟益祗。
训由老成。荣以恩屡。
资孝是悦。资忠是务。
禹尝献。光不言树。
专褚之学。启舒之赋。
六经芳兮七命章。戴频频兮服煌煌。
无还龄兮有去光。未饰杖兮歘拥梁。
宸极悽兮门人慕。悲风起兮辕马顾。
背西畤兮即东路。路阻修兮日悠悠。
旌旐思兮空山。吾见业可久而名不朽者。
猗𨙻褚侯。猗𨙻褚侯。
迎步廊乾隆癸未 清 · 弘历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二十七
曲廊堪屧步,佳景每迎人。
行饭真强体,寻诗恰得神。
曼回临露蕙,斜转护风筠。
取适非萧范,谁论故与新。
万年藤杖歌赠尤检讨丁丑 清 · 朱彝尊
 押东韵 出处:曝书亭集卷第十七
我有天台万年,持赠吴下遂初翁。
想当李明硕迹未到,此藤久已生山中。
偶然拾自金庭宫,携归晓夜但拂拭,重之不异长生桐。
翁昔史馆文最雄,南狐东马卓有前贤风。
即如诗篇也压萧范陆,长城笑把偏师攻。
欧阳黄九秦七,新词往往传歌童。
翁今归来双耳聪,历头六十更二十,颜貌却如四十同。
况有才子籍早通,兼珍之膳洁且丰。
人生快意亦已足,岂必入海求方蓬。
西堂日煖花满栊,杨梅渐紫樱桃红。
翁来期我花下酌,清晨扶杖葑门东。
茧纸戢戢抽诗筒,看翁游览兴未穷。
水循练渎山穹窿,长松树厎芝草丛。
四方上下与翁逐,杖兮杖兮藉汝功。
看详罗棐恭改正汉书次序文字状 宋 · 王之望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五三、《汉滨集》卷五、《南宋文范》卷一六
监官看详都省批送下罗棐恭劄子,称《南史·刘之遴传》:鄱阳王范班固所撰《汉书》真本,献东宫
之遴参校异同,录其异状数十事,其大略云:真本称「永平十六年五月二十一日己酉班固上」,而今本无上书年月日字;
真本号班固自序为中篇,而今本称为《叙传》;
今本《叙传》载班彪行事,而真本云「彪自有传」;
今本《外戚》在《西域》后,而真本《外戚》次《帝纪》下;
今本高五王、文三王、景十三王、孝武六子、宣元六王杂在诸传中,而真本诸王悉次《外戚》下,在《陈项传》上。
乞依真本改正次序者。
臣等谨按《南史》,萧琛宣城太守,有北僧南渡,赍一瓠芦,中有《汉书序》,僧云:「三辅旧书,相传以为班固真本」。
求得之,以饷鄱阳王范,献于东宫
今棐恭所称刘之遴参校者,乃萧琛所得北僧中书也。
本传既云「相传为班固真本」,则其是非未可知。
按《后汉·班固》,显宗永平中受诏,终成《汉书》,积二十馀年,至章帝建初中乃成。
今称「永平十六年五月二十一日己酉班固上」,与本传岁月淹速不同,可疑一也。
前代人臣所上书籍,皆有「臣」字,如「臣向」、「臣何晏」等是也。
今称「郎班固上」,而无「臣」字,可疑二也。
班彪后汉建武三十年卒,于前汉不当有班固止因自叙,上及其先。
今云「彪自有」,可疑三也。
刘知几《史通》称章帝建初中成《汉书》,后卒于洛阳,书颇散乱,诏其妹曹大家校叙,选马融等十人受读。
其八表及《天文志》等,犹未克成,多是待诏东观马续所作。
然则《汉书》次叙又经大家编次,设别有班固真本,大家当遵用,不应为尔异同。
窃观前世经传,固有编简失次者,如《书》之《武成》、《礼》之《乐记》,文字颠倒,灼然可知,而先儒谨于阙疑,不敢有所釐正。
矧如汉史篇帙有伦,岂可以讹伪之书,轻乱旧贯?
正使此本果出班固,则已载《南史》,学者可考,何必于千载之后追改成书?
颜师古、刘知几号为鸿博,皆精研此学,非不见《南史》所载,而不以为疑者,盖知其出于谬妄也。
棐恭称:「历代史籍皆以帝纪为先,后妃为次,又次以诸王列传,惟《汉书》以《外戚》列于《西域》之后,诸王杂于诸传之中,与历代诸史颇异」。
按后妃纪传自范晔后实冠传首,而宗室诸王未尝不分在诸传中。
至《唐书》始次在后妃之下,而云「《汉书》与诸史颇异」,盖所未详。
棐恭又云:「魏晋以降,腐儒曲说,逞其私志而错乱之」。
师古集注《汉书》,实采应劭、服虔,二子汉人,初无异说,而云魏晋诸儒所乱,殊为率尔。
棐恭又云:「方今恢崇庠序,留意艺文,惟班史次序未正讹谬,虽不足害治,亦太平文治之一疵」。
恭按,淳化中太宗杜镐分校《汉书》,咸平中真宗陈尧佐等覆校,及嘉祐六年仁宗又以命陈绎,而诏欧阳修看详,至熙宁二年奏御,已经累朝刊正舛误,洪益后学,其利甚多。
而云「文治一疵」,尤为厚诬。
契勘见今汉史行用已久,散在天下,家有其书,若复乱其次序,无益学者,徒成纷扰。
所有罗棐恭所乞,恐难议施行。
谨录奏闻,伏候敕旨。
寿昌县晁氏墓志铭崇宁四年十月1105年10月9日 北宋 · 晁补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四五、《鸡肋集》卷六七 创作地点: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
朝请郎、赠左朝议大夫王君讳元之夫人晁氏,开封府开封人尚书祠部员外郎秘阁校理、赠金紫光禄大夫仲衍之女也。
颍川郡夫人王氏。
朝议前夫人仙源县赵氏,而夫人为继室。
晁氏自文元公以道德文章为世仪范,而文庄公以忠亮位丞弼,家声烨然。
夫人恭顺懿和,为晁氏贤女,王氏令妇。
正议、姑华原君春秋高,朝议以亲养从冷局二十年,夫人躬俭,素以致甘旨温毳,舅姑安之。
族人以其久而不倦为难也。
封寿昌县君
元祐八年三月二十日以疾卒,年五十三。
男曰毅,朝散郎
曰发,曰縠,曰毂,皆进士
馀蚤卒。
见于朝议仙源之志云。
孙十二人:仿蚤卒,俣、休、伋、侁、俅、俨、普、博、冠、隆、降。
毅等将以崇宁四年十月九日朝议开封之大边村,以夫人祔。
铭曰:
惟晁与王,家大名澶。
文正、文,卿士蝉联。
宗女,嫔正裔子。
生宜其家,没有后祉,亦可以为荣矣。
汉书正异叙 南宋 · 薛季宣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八八、《浪语集》卷三○
右,《汉书正异》,得之武进姚宽,皆已缮写可传。
始走读《通鉴考异》,至京房之谏,引《吴越世家》、《汉书》唐本、方今世传板本为详,恨生之晚,无从启觌。
既而游蜀,睹学官所树母氏石经,实唐天宝诸经,文字或异于今国子监行本,从知故书之幸而存者,失真众矣。
五季于今,不二百祀,诸经汉史家有之,纰缪尚此其多,它书或止单出者,吁!
不可及已。
今诸经既从先儒旧,监本出五代、中朝,方后蜀之书,林甫所订为不侔矣。
惟班汉史󸈠久远,自瓢中渡江已然。
梁武帝时刘之遴、张缵、到溉、陆襄奉太子教,订徵鄱阳王书,条异状十事,大略言《汉书》古本称:「永平十六年五月二十一日己酉,郎班固上」。
其《叙传》号中篇,略去班彪行事,云自有传。
合纪、表、志、传,为卷三十有八。
《外戚传》次《帝纪》,诸王次之,陈、项在其后。
其《韩彭英卢吴传》叙云:「淮阴毅毅,杖剑周章
邦之杰子,实惟彭、英。
化为侯王,云起龙骧」。
其引今文「龙骧」亡省「马」者。
又卷三十七解音释义以助雅故,今本则亡。
馀史不具,可意而知。
走意书之讹,其道有二:始以古文写本,后以佐书易之,篆隶之不同,其讹一也。
自固书出,汉人学以名家,师说不同,传授滋改,其讹二也。
《梁书》所谓三十七卷,抑传者为之卷,总其篇楮以代简故耳。
今其书亡旧矣,当以颜师古注本为定。
如世俗模板,非惟新故有异,而吴、蜀、闽、楚之传,复有大不同者。
走私窃病之。
乃幸自天,得此善本。
姚氏今越博通士也,家传宋祁手校汉史,具有唐、南唐、吴越及神宋再世所刊书,间有徐锴、余靖、陈绎、宋郊、司马光、刘敞、刘攽是正处所。
走喜于获瑰宝,用集略为二卷,得有先后,故传居前。
虽梁氏旧书不可得见,于颜氏可以为完矣,惜其不及氏史也,当营求补之。
儿曹以观《汉书》,可不自有别诸!
年月日叙。
梁论下 南宋 · 吕祖谦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八六、《景定建康志》卷三四、《至正金陵新志》卷一五、《南宋文录录》卷一八
梁之亡也以侯景
武帝,得祸也速,受祸也重。
元帝仅能灭景,而卒不能振其国家,悲夫!
冯亭上党输赵,平原受之赵豹曰:「圣人甚祸无故之利」。
太史公曰「利令智昏」,武帝之纳侯景是也。
自以猜疑不容于高氏,反覆南来,既非吾兵威之所加,又非吾驰说之所下,忽以三十州数千里之地来归,斯可谓无故之利矣。
武帝思虑朝臣谏说非不详矣,始疑而卒纳之,可谓利令智昏矣。
赵之与梁,得地各异,而受祸相似。
赵致长平之师,几至国亡;
梁致台城之陷,亦至于亡国。
是祸又甚于赵也。
赵有强秦之敌摧之以致祸,梁氏既无强秦之敌而独一侯景已足以致乱,是又出于赵之下也。
然则在武帝勿受可乎?
曰方高氏、宇文制东、西魏,与鼎立三分,地广兵强者胜,如之何勿受?
受之有道乎?
曰景之初叛,先降西魏,二人已觉其诈,于谨则请加爵位而勿遣兵王思政则请因而进取。
乃使思政李绰弼等赴之,故已制其肘腋矣。
已而思政颍川,逐景出之,则已倾其巢穴矣。
而又召入朝,则伐其奸谋矣。
既不入朝,思政遂据景七州十二镇之地。
是魏因纳,不血刃而取千馀里之地。
武帝施设罗网,略无西魏之一二,何为而可纳?
武帝既信其奸诈,而以羊鸦仁应接,鸦仁敌也,不足以制
一失也。
又信朱异,舍鄱阳王范而以渊明为帅,卒有寒山之败,致军折于外,景益无所惮。
二失也。
景之地不得尺寸,既失地,何用于景,不杀则废之可也,反豢养于边陲。
三失也。
方景之未来而贰于宇文,说辞自辩,不能逆折其情,则曲意为诏以安之;
既而奔亡入境,不能制畜,遂舍钤键而纵之;
盗据边疆,则又从而与之;
跋扈不逊,则又虚辞而说之;
高氏以渊明为间,则又不能推大信于景而欺之;
谋反已露,则又不能逆击而讨之。
梁之失也如此。
其所施之方略,所用之将帅,与西魏何相万万也!
故非独不得尺寸之地,而又不得丝毫之力,而受丘山之祸,由梁武所用非其人而制置失其宜故也。
夫无故之利,无时无之,方略制置,尚鉴兹哉!